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过口腔溃疡的经历,很多时候对口腔溃疡不当回事,因为根据自身的经验,坚持几天自己就会好的,忍忍算了。还有一个关键问题,目前对口腔溃疡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,鉴于这种情况,有了口腔溃疡,往往靠身体的自我恢复自愈。 口腔溃疡虽然是一个小病,但是带来的痛苦可是一点都不小,嘴巴里兹兹啦啦的疼,这种疼如影随形,挥散不去,不敢大口吃饭,不敢吃辣,甚至不敢张口讲话。这种疼还会进一步影响心情,易烦躁焦虑,感觉身体特别的累,如果遇到复发性口腔溃疡,日病未除,新病又生,更加的痛苦不堪,真可谓小毛病大痛苦。 中医药其实对口腔溃疡有很好的疗效。中医重在辨证论治,对不同的病人,往往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。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理法方药,其中理占首要的地位。“理”是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、归纳、辨识病证,进而为立法、处方、选药打好基础,因此,“理”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,辨证论治的本质即在于这个“理”。《素问.至真要大论》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(火)”,从这点出发,口腔溃疡的辨证和治疗可以从“火”出发,关于口腔溃疡“上火”一说在民间也有很深的群众认识基础。但是这个火邪大有讲究,通过观察舌苔脉象,还可以区分出来是实证(火)和虚证(火),所以在治疗口腔溃疡、祛除火邪的过程中,不能一味使用黄连、黄芩、大青叶等苦寒的清热药物,对于阴虚引起的虚热患者,此类药物不仅仅不能祛除病因,反倒还会伤及脾胃,耗损正气,导致疾病迁延不愈。 现代医学认为,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力下降有关,中医理论也认为本病与正气不有关。往往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。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理法方药,其中理占首要的地位。“理”是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、归纳、辨识病证,进而为立法、处方、选药打好基础,因此,“理”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,辨证论治的本质即在于这个“理”。《素问.至真要大论》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(火)”,从这点出发,口腔溃疡的辨证和治疗可以从“火”出发,关于口腔溃疡“上火”一说在民间也有很深的群众认识基础。但是这个火邪大有讲究,通过观察舌苔脉象,还可以区分出来是实证(火)和虚证(火),所以在治疗口腔溃疡、祛除火邪的过程中,不能一味使用黄连、黄芩、大青叶等苦寒的清热药物,对于阴虚引起的虚热患者,此类药物不仅仅不能祛除病因,反倒还会伤及脾胃,耗损正气,导致疾病迁延不愈。
现代医学认为,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力下降有关,中医理论也认为本病与正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,所以此病的关键还在于内治。内因不除,单纯外治则不能从根本上剔除溃疡的病因。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舌苔、脉象特点,口腔溃疡主要从心、肝、脾、肾四个脏器入手,调理寒热虚实。 临床上一般将口腔溃疡分为以下几种证型:
1、脾胃蕴热型:这类患者一般伴随有发热、面红、口干、口臭以及便秘、小便黄等症状,舌红苔黄脉滑,治法为清热泻火、凉血止痛为主。可用清胃散加减。
2、心火上炎型:这类患者的溃疡多发生于舌尖,色红,灼热疼痛,伴有心烦、口干,小便短赤,失眠等症状,舌红苔黄脉数,治法为清心降火,凉血利尿,可以参考导赤散随症加减。
3、肝郁蕴热型:这一类型的口腔溃疡女性患者比较多见,口腔溃疡常伴随月经周期发作,发生于月经到来之前或者月经期间,与月经周期的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;有时还与情绪变化密切联系,口腔溃疡常伴有心烦易怒、胸胁胀闷、口苦咽干、失眠,月经前期会出现乳房胀痛,月经周期不规律等。舌红有瘀斑,苔黄腻,脉弦。治法宜疏肝理气,清热凉血为主,方剂可以参考柴胡疏肝散和龙胆泻肝汤随症加减。
4、阴虚火旺型:这一类患者的火邪不是来自于实火,而是因为阴虚导致阳气偏亢引起的虚火,所以该类患者的本质是阴虚,火邪只是表象。针对此类虚火,单采用苦寒之剂,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,溃疡迁延日久,反复发作,久而不愈。此类溃疡的特点是反复发作,轻度灼痛,伴有口燥咽干,口渴不欲饮,头晕耳鸣,心悸健忘,失眠多梦,手足心热,腰膝酸软等症状,治法为滋阴降火。这一证型的口腔溃疡发病率较高,临床实践中,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,如果患者体质较差,卫阳不固,表现出气虚症候,可采用四君子汤随症加减如阴虚症状明显,可采用甘露饮(生熟地、麦天冬、黄芩、石斛、枇杷叶、枳壳、茵陈、甘草)随症加减。 临床实践中,除了以上四种常见的类型之外,其实还存在着脾虚湿困型和脾肾阳虚型的口腔溃疡,一般情况下口腔溃疡会和明显的体征同时出现,所以结合症状辩证施治,可以从根本上治愈口腔溃疡。
【温馨提示】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开方,请勿盲目试药,如果有需要帮助,可以来问我!